静脉配制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医院药剂科提供静脉输注混合药物的配制服务,定义为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到过培训的药护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制。静脉输注是医院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药物配制则是它的第一步程序,但这一常规操作在我国尚未完全规范化管理,由于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广泛存在于空气中,使得冲药配药环境的清洁度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极易造成药物污染,输入人体后可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等严重后果,据文献报道,美国约有200万人发生医院内感染,30万人由此丧生,死亡率15%,国内报道最高死亡病人医院感染率为63.1%,最高医院感染直接死亡为9.3%,因此,洁净环境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注配制已成为必然趋势,现将科室与静脉配制中心配液流程设计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护士配液与PIVAS配液的区别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输液用具及输药方法上均有很大改进(如输注用具由开放、半开放致封闭输液器,由反复使用的橡胶管改进为一次性输液器,输液针头由钢针到留置针……),但在药物配制方面却没有很大进展,至今90%以上医疗单位仍沿用传统的配制方法,静脉药物配制是由临床护士根据医嘱在病区开放的治疗室内完成操作,无空气净化装置,药物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粉尘、微粒、细菌甚至耐药菌的污染,这些药液随着输液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容易引起静脉炎、血栓、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增加病人的痛苦,降低疗效,延长住院天数。
在PIVAS内空气采用层流式,由配制间排出的气体经过净化装置过滤后,不会污染大气。工作区内人员流动、物品传送有专门通道,布局合理、规范,在PIVAS内护理人员均经过严格的培训,配制前净化配制间空气,配制后操作台局部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护理人员进入配制间前需要在缓冲区洗手,更换拖鞋,穿特制的防尘、防静电工作服,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口罩、帽子。
2 使用全新工作流程,确保了输液质量与安全
PIVAS建立前,药物配制是在病区由1名或2名护士操作,配药后不再有第二者核对,只有本人复核,然后由该护士或另一名护士直接给病人输注,不难看出,此流程存在着极大给药错误的风险,一个人执行医嘱,即使配错药也不容易发现,另外,护士对每一组液体凭经验和药物配伍禁忌表进行配药,缺乏严谨性,不能保证药物的相溶性和稳定性。
PIVAS建立后,开展全新集中配制流程:医师开医嘱→护士处理医嘱→双人核对→录入医嘱→传递至PIVAS→药师审查处方(未通过审查返回医师处)→打印标签→药师摆药→再次核对→护士进行药物配制→药师再核对→包装→成品配送→护士接收→核对→给药
从上述两个流程可以判断:在PIVAS建立之后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具有较好的优越性:①药师从选药的针对性及用药量的大小、配伍、溶媒等方面对处方进行审查,药师对病人治疗的参与,有利于安全用药。②由于严格执行每一道流程工序,确保药物的相溶性、稳定性和静脉输注药品高质量性,同时多次交叉核对,各环节紧密衔接,并使用统一的标签,使配制失误降到最低,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同时避免了护理纠纷,开展PIVAS以来因药物配制引起的护理投诉为零。③PIVAS开展以来,使药师参与病人用药审核,开展科学的监管药品质量,促进药师与临床医师、护士的联系和合作,拓展了药学服务内涵,从而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3 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我国住院病人70%~80%曾接受输液治疗,85%左右的护士用于输液工作的时间超过75%,输液配药、加药已成为临床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占据了护士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在建立PIVAS之前每科室有2名或3名护士投入到配制工作中,而现在科室只需1名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查对已配制好的液体,然后继续从事其他护理工作,由于配液方面工作量减少,极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他们的体力负荷,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护理,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使病人得到更多、更有效的人性化护理。
4 防止环境污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静脉输注集中配制避免了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细菌耐药突变与致癌因素污染,增加了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身体保护,尤其是开放式加药配制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细胞毒性药物,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损害,化疗药物属细胞毒药物,它的气体、药液或注射空瓶、空针管都会使病区空气和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病人和陪护家属的健康,启用PIVAS对肿瘤化疗药物采取封闭式的加药配制操作,在相对的负压条件下,彻底解决了细胞毒性药物等的职业防护难题,有效地防止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周围人群,也全面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